秋意渐浓,金风送爽。10月27日8时,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南区操场举行以“传承敬老美德,弘扬孝道新风”为主题的重阳节主题升国旗仪式。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和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艺术与传媒学院杨希、陈一硕同学主持。
晨光熹微,薄雾未散,当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的步伐护卫国旗入场,全体师生肃立,行注目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刻,传统孝道文化与现代国家情怀在飘扬的国旗下交相辉映。
杨希、陈一硕同学带领大家追溯重阳文化源流。他们从“上古秋祭”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结合王维诗句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隽永乡愁,生动解读了登高、赏菊、食糕等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深入阐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核心,引领在场师生深刻理解了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的深厚人文精神与敬老孝亲的永恒价值。
艺术与传媒学院学子倾情演绎的配乐诗朗诵《重阳,把孝念成暖光》,将活动推向情感高潮。朗诵者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将“孝”具象为日常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巷口的搀扶、厨房的热粥、电话里的叮咛。作品从《孝经》古训到“寸草春晖”的感恩,层层递进,最终在“孝在当下”的铿锵合诵中发出时代强音,深深打动了现场师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范子珩同学从理论视角阐述了重阳文化的时代意义。她立足青年责任担当,分析了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强调敬老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她的发言将历史传统与现实担当相结合,激励同学们不仅要践行家庭孝道,更要拓展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关怀,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此次重阳节主题升国旗仪式在庄重与温情中展开,将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以庄严的仪式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文化内涵,从而涵养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将孝道家风升华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大爱情怀。



院长信箱